王作华:留守“空心村”拯救乡村教育

2018-11-09 19:13:35 郑嘉雯 来源:上杭新闻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孩子们正在进行餐前感恩礼

试水教育 丹心热血沃新花

为了给村里的学前儿童争取受教育机会,王作华多次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诉求。但由于学前教育并不在义务教育范畴之内,事情多半不了了之。公办教育走不通,王作华孤注一掷,决心自己办教育。

经过多方协调,上杭县教育局批准了坪上村教学点,并给了一些经费,但是没有配备教师。王作华说服村里的新手妈妈江红兰来担任老师。就这样,坪上村教学点正式开学。彼时,老师1位,学生3名。

“因为没有教材,也没经过专业培训,刚开始很茫然,每天只是带着孩子们玩。”江红兰说。

这样的“带娃模式”自然算不上教育,更无法吸引村里的其他家长将孩子送来,江红兰也一度想要放弃教学。如何提供真正的教育成为摆在王作华面前的又一难题。

2017年末,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作华接触到了“华夏三亲教育项目”。该项目是由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联合国内部分教育基金共同发起,项目主张教育回归人性、回归自然、回归科学,通过礼乐启蒙、孝道教育、自然开慧教育,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乡村儿童的教育新模式。

所谓“三亲”,就是指亲情、亲自然、亲乡土,是专门针对乡村特点的学前教育模式。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地引导孩子们贴近自然,掌握生存本领和人际关系。

2018年大年初三,王作华带着江红兰以及自己的妻子吴晶芹外出参加三亲教育培训。

春节后,坪上三亲教育学堂开学。“上午挖地瓜、择地瓜叶、洗地瓜;下午经典诵读、乡土音乐课、打扫教室,自主玩耍……”从老师的教学笔记看出,贴近山野、传习经典,占据着学校生活的大部分内容。而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逐渐吸引了村里其他学生家长。今年9月,学校的学生规模扩展到了8个,还有两名家长时常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玩耍,并义务提供帮助。

“觉得这边的教学方式很特别,保存了我们农村人亲近山野的天性。我也有意向明年跟着他们一起去培训,加入到教师的队伍中。”学生家长华新说。

“三亲教育”的教学模式让王作华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希望。“小孩不是教出来的,是影响出来的。”王作华多次这样说。未来,只要有条件,他还会继续将三亲教育小学也办起来。而这些,他很少与外人说起,“他们觉得是痴人说梦。”王作华苦笑道。



上杭县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闽ICP备18029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