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华:留守“空心村”拯救乡村教育

2018-11-09 19:13:35 郑嘉雯 来源:上杭新闻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一个在籍人口806人的村庄,常住村民不足3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00人,20-45岁青年不到10个,剩下的便是儿童。这样的境况出现在许多偏远山村,也包括上杭县蛟洋镇坪上村。

坪上村位于蛟洋镇西北角,距镇中心28公里,由坪上、葛坊两个自然村组成。随着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打工热”,村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老弱妇孺成为看守村庄的主力。然而,有一个小伙子却“反其道而行”,带着妻儿,回到这里安家置业,他叫王作华。

简陋的校舍

重返故乡 物是人非事事休

身材高高瘦瘦、皮肤黝黑,褐色格子衫搭配简单的牛仔裤……在省道308旁的华家村路口,笔者第一次见到了前来引路的王作华。一上车,王作华便大方地介绍起自己的家乡,从村庄的自然环境到人文历史……一路侃侃而谈、真诚坦然,20多分钟的车程也因此变得异常短暂。这时,你很难相信,眼前这位见解深刻、措辞得当的小伙子不过只有初中文凭。

王作华,今年32岁。2001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他独自前往泉州鞋厂打工。浮浮沉沉五年间,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晋升到管理层,积累了不少经验。2007年,王作华回到龙岩自己开店当起了小老板,继续从事品牌运动鞋批发。2010年,电商发展方兴未艾,他率先试水淘宝网店,三年后,又涉足智能化家居领域,每一段经历都风生水起。然而,就在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之际,他却毅然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坪上村。

“家中父母年迈,我是长子,前几年就萌生了回乡的念头。”王作华介绍说。

2014年,适逢大儿子出生,为了顾全一家老小,他将城里的生意初步搁置,暂且回到坪上,开办了一间客家米酒厂。正当王作华满怀旧日乡情回到故土时,眼前的一切令他神伤。

“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了,整个村庄沉寂、毫无生气,变成了‘空心村’。”唏嘘之余,最令王作华痛心的,是家乡的教育。

坪上村原本拥有一所不完全小学,常年来,学校设有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二年级起,村里的学龄儿童就必须前往蛟洋镇上求学。近几年,随着年轻人外流,学校的生源锐减,加之师资匮乏、撤点并校改革等外因,公办教育正式撤出坪上。而随着学校停办,原本留守村庄的家长也带着孩子陆续离开了村子。

“要想村里人不逃离村庄,首先要保住的就是村庄的教育。教育在,坪上村的根才会在。”王作华惋惜道。令他最担心的,并不是学校本身的消亡,而是村子文化氛围的消失以及整个村庄的衰败。



上杭县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闽ICP备18029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