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也是“管”出来的 ——多地出台地方性法规为精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2019-01-16 10:27:53  来源: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邱妤

重在日常经常 让法条入脑入心 让文明如影随形

文明不能只停留在文本条款上,更需要体现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为了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让文明促进条例融入老百姓生活日常,各地采取了多种方式。

在甘肃,兰州城关区25个街道、相关单位深入社区和院落上门宣传。一位市民在详细了解《兰州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的内容后深有感触:“这个办法出台得好,它从个人的行为上、基本的礼仪规范上,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作为市民,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争取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兰州人。”

在贵州,毕节市纳雍县在各村墙体上绘制墙绘,图文并茂对《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行解读,同时制作“一图看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小折页,由各村发放到农户家中,用适合农村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

铜仁市将《铜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学习作为全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必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载体,举办专题讲座、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等宣传《条例》。

在浙江,慈溪市将《慈溪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内容编成小品、歌曲,搬上舞台,20多场“文明进万家”巡演活动,吸引市民近10万人。

在山西,《晋城市文明行为条例》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全国道德模范刘平贵现场带头宣读倡议书,倡议全民遵守《条例》,用模范形象带头践行《条例》。

在福建,厦门曾厝垵的一条小巷子里,有家卖冰棒的小店。当顾客们撕开冰棒包装的瞬间,店老板总会伸出手来,一边让顾客把包装纸递给他回收,一边解释:“文明条例有规定,这里不能乱丢垃圾。”

在广西,南宁南湖公园,看不到攀爬树木、折叶摘花、损坏花草树木及园林设施等现象,也没有人在绿地上打球、停车、练车、堆物和烧烤。一位散步的市民说:“只要垃圾不乱扔,粗话脏话不出口,草坪不践踏,鲜花不采摘,手、口、脚三管齐下,文明言行其实很简单。”

在江苏,“现在学校里处处讲文明,比如在学校就餐时,打饭的同学自觉站在黄线外排队等候。还有,车辆在道路上礼让行人、在小区里不乱停乱放,这些文明规定都很好,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文明了。”宿迁市实验小学一位六年级的同学说。

在山东,威海市经区长峰馨安社区,社区居民也自觉扬起了文明条例的大旗。居民丛瑜,带着自家的小泰迪狗“卷福”在附近广场上遛弯,“卷福”身上戴着大红色的牵引绳。提到最新的《威海市文明促进条例》,丛瑜表示,《条例》中涉及文明养犬的内容,也是给养犬的居民提的醒。

……

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文明成为温暖朋友圈的热络话题,规矩渐成日用而不自觉的良好习惯。各地《文明促进条例》里的一个个法条,给不文明戴上“笼头”,定下规矩,让更多的人告别不文明、告别陋习,成为新时代拥抱文明礼仪的新人。



上杭县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闽ICP备18029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