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蓝溪:多彩文化会客厅展蓝家渡风采

2024-10-22 19:33:05    来源:上杭文明网   责任编辑:江雅萍   编审:刘龙海   监制:郭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蓝溪镇始终牢牢把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主体,按照“1+N”工作思路,充分整合丘复故居、胜运桥、将军故居、千亩示范田等文化资源,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打造集客家文化、农耕文化、古建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一体的文化会客厅。

文明实践,展现时代风采

整合文明实践丰富资源,举办丰富的特色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百姓舞台,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整合十番音乐、船灯、健身舞等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表演,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还借此宣传党的政策及宣传思想文化等。

同时,作为上杭县的重要传统农业乡镇,蓝溪镇将“农耕体验”作为特色品牌开展,青年干部多次在农忙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插秧、收割水稻、采摘烟叶、青梅、葡萄等。

古韵盎然,开拓振兴局面

探寻传统文化魅力,发挥文保单位引领作用,串联念庐、胜运桥等资源,深入挖掘蓝溪“崇文重教”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化+旅游”文章,用“古色”添彩乡村文化会客厅。

“念庐”是丘复的旧居,丘复是蓝溪镇的一张文化名片,有“客家大儒”之称,一生潜心著述,热心教育事业,著作等身,德高望重。“念庐”位于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蓝溪村,坐西向东,1914年建,它是一座四周外围墙体全用青砖、其余内部墙体皆为用熟土夯成的干打垒土墙(被美称为“金包银”)建成的长方形宅居,是砖、土、木混合结构,占地约1000平方米。念庐的整体结构,体现了主人崇尚聚族而居、有分有合、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客家传统文化。“念庐”居原围墙外大门门楣有一副丘复亲提的对联:“有山有水邨舍,半耕半读人家”,院子内正大门门楣上也有两行署字,门联为“念祖惟修德,庐田在力农”。

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乡民集资建造单孔石拱桥,取名胜运桥,是上杭县境内单孔跨度最长的石拱桥,它横跨在黄潭河的支流东溪之上,故又名“东溪拱桥”。胜运桥上的阁楼叫“魁星阁”,光绪年间,建有五层八角魁星阁于桥上,曾毁于火灾,现存魁星阁为1998年重建,桥与阁楼不离不弃,历经200多年,古桥依然壮观。魁星阁的飞檐仍是四面翘起,构成了四四方方三层楼台,翼然于胜运桥之上。

将军故里,传承红土精神

岁月不居,薪火相传。近年来,蓝溪镇用好用活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采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充分挖掘红色历史,将刘彬将军故居及黄鹄显将军故居、红色革命战斗遗址炮楼顶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研学旅行教育的窗口和基地。两个将军故居展示两位将军的光辉革命史,前往将军故居研学可充分了解曾经的艰难岁月,一切历历在目。革命的烽火在蓝溪镇境内留下多处遗址,其中一处是与胜运桥相望的炮楼顶,在炮楼顶战斗中,开国上将萧克亲自指挥作战。现今,炮楼顶仍可见当时的战壕、炮楼残墙等遗迹。(上杭蓝溪)



上杭县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闽ICP备18029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