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上杭县客家木偶艺术传习中心表演的节目《头顶上的花园——偶韵茶香》,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向全世界展现上杭木偶戏的魅力。
上杭县客家木偶艺术传习中心表演节目《头顶上的花园——偶韵茶香》,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 “文化是灵魂。”今年以来,上杭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聚力红土铸魂 奏响龙岩强音”行动部署要求,结合探索具有上杭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红土铸魂传薪火 文润杭川促共富”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上杭文化影响力、展示上杭新形象。 党的创新理论顺着“戏韵”“乡音”走进群众生活 “整场演出气势恢宏,既有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又有激励人心的时代凯歌,让人印象深刻、备受鼓舞!”10月22日,沉浸式“大思政课”《圣地风华·从古田再出发》在上杭人民会堂震撼上演。这堂艺术微课,通过“讲与演”相融合表现手法,呈现了上杭从传统文化中走来,沐浴革命荣光,迈向新时代的生动画面,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了一场思想上的红色洗礼。
情景报告剧《圣地风华·从古田再出发》 为更好地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人心,上杭县以打造“星火相传·习语领‘杭’”理论宣讲品牌为抓手,全年开展接地气、有生气的宣讲活动近700场次、受众超6万人次。这些宣讲活动秉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广泛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整理出涵盖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共同富裕等主题的“课题菜单”,把党的创新理论融进百姓“当年如何种粮、如今怎样致富”的对比里;用“耕读传家”的老故事,解读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内涵;哪怕是在畲族村寨,也要把党的政策编成畲族歌谣,让乡音里的道理听得入心、记得长久。 今年9月,上杭县委星火讲师团作为龙岩市唯一入选2026年培育扶持福建省基层特色宣讲团,“星火相传・习语领‘杭’”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入选2025年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 文化惠民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位于瓦子街的文庙内,“圣哲华诞・礼颂千年”乙巳年祭孔大典庄重举行,身着传统服饰的礼官引领仪仗巡游,通过谢恩先师、开蒙启智等环节,让“尊师重道”的传统学风深入人心;在茶地镇翁基村的文化会客厅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乡村能工巧匠”马力先生现场演示雕版印刷技艺,游客们亲手刷印国庆主题版画,在趣味互动中感受千年技艺的魅力…… 在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上杭全县38个乡村文化会客厅发挥自身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双节氛围有机融合,线上线下联动激活文化活力,让传统民俗“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
上杭县古田镇乡村文化会客厅 今年以来,上杭县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上持续发力。一方面,全面推行“图书馆+书院”“图书馆+企业”办馆模式,构建以县图书馆本馆为中心,以27个图书馆分馆、10个杭川书房为纽带,以58个学校图书馆、336个农家书屋为基础,以15个“百姓读书吧”、200个职工书屋为补充的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全民阅读服务网点,让城市、乡村溢满书香。另一方面,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百村巡演、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月月有戏”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使文化资源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
“多彩畲乡·文化润心”乡村文化会客厅结对共建活动 “文明有象”具象地融入日常、绽放荣光 “以前因为身体原因很少出门,一直想去客家族谱馆看看都没机会。今天志愿者全程陪着我们,不仅逛了馆、走了瓦子街,还看了电影,真是太开心了!”家住旧县镇龙溪村的陈女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是上杭县持续打造“大爱龙岩·爱满杭川”精神文明建设品牌,聚焦“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一弱一困”群体,组织开展“百千万”文明实践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 文明不仅得有形,还得有趣。为了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上杭把融合了客家文化、红色元素的卡通IP“杭杭”“川川”,化身为“大爱龙岩 爱满杭川”的“文明使者”,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将“厚养薄葬 文明殡葬 让爱不留遗憾”等移风易俗宣传开来。
上杭文明城市IP形象“杭杭”(左)“川川”(右) 文明从来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藏在烟火里的温柔。今年以来,上杭县开展“百千万”文明实践服务3500余场次,培育200多个暖心惠民项目;26所乡村少年宫更开设了剪纸、提线木偶等147个特色课程,让孩子在传统文化中快乐成长,让困难群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无论是城里的“文明微改造”,还是乡村的文明实践站点,上杭县都用心打造——14个集道德教育、志愿服务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点遍布城乡,“15分钟文明实践生活圈”让居民出门就能享服务、学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