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礼本是婚俗中承载祝福的礼仪载体,凝结着双方家庭的美好期许。近年来,高价彩礼之风在部分地区蔓延,逐渐异化为攀比的“筹码”、家庭的“重担”,既违背了婚恋本质,也与畲乡淳朴的民风民俗相悖。为破解这一难题,官庄畲族乡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以“文化浸润、政策引导、示范引领”三措并举,推动彩礼回归“礼”的本意,让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情动能。 文化赋能,畲乡特色传新风 移风易俗,既要破“旧俗”,更要立“新风”。官庄畲族乡深挖畲族传统婚俗中的节俭向善基因,将“无聘礼成婚”“简办婚嫁”等古老习俗与新时代婚育观念相结合,编印成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志愿者们走村入户,把《官庄畲族乡移风易俗倡议书》送到群众手中,用身边事说身边理:既有因高额彩礼陷入困境的家庭案例,也有“低彩礼”幸福相伴的榜样故事,引导群众重新审视“面子”与“幸福”的真正内涵,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新风尚。 疏堵并举,政策兜底立规范 治理高价彩礼,需刚柔并济、标本兼治。官庄畲族乡出台《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以 “低彩礼”“零彩礼” 为倡导方向,明确划定行为边界:倡议婚嫁双方少要或不要彩礼,随礼金额不超过 300 元,切实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对两类践行者,乡党委、政府将送上亲笔签名的祝福贺卡与荣誉证书,由班子成员上门道贺,挖掘其典型事迹在全乡范围内宣传表彰,同等条件下还为其家庭优先提供公益岗位。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组织村民理事会(含宗亲会、宗祠理事会等)修订相关约定,由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村民担任监督指导员,联合村干部、老党员组成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婚嫁事宜指导,对铺张浪费、高额彩礼等行为及时劝阻。叠加 “线上 + 线下” 宣传引导、畲族特色船灯山歌等文艺宣传、乡村联合志愿服务等多元举措,构建 “政策引导 + 群众自治 + 正向激励” 的治理闭环,推动形成文明婚嫁新风尚。 示范引领,干群同心树标杆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这是官庄畲族乡党员干部的共同承诺。乡、村两级干部率先垂范,带头践行“新事新办、喜事简办”,在亲属婚嫁中坚持低彩礼、零彩礼,成为打破陈规陋习的“排头兵”。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同频发力,新媒体平台推送移风易俗政策解读、典型案例,通过“干部带头、群众参与、文化浸润”的多元发力,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摒弃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的旧俗,选择“简办婚礼、厚养感情”的新风尚,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价值重构,让畲乡婚恋回归爱情本真。 久久为功,成风化俗。官庄畲族乡以文化为根、政策为基、示范为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逐步破除高价彩礼、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官庄畲族乡党委、政府将继续深化治理举措,融合畲族文化特色与新时代文明要求,不断丰富宣传载体、完善激励机制,让文明乡风浸润畲乡大地,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官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