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流淌在千年古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是镌刻在客家祖地肌理中的精神图谱,更是浸润在4.9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民生温度。当五月的阳光掠过汀江水面,上杭县临江镇再次以“全国文明村镇”三连冠的殊荣,展现着一座城市如何以文明为笔,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幸福答卷。 民生提质:让城市肌理焕发新生 在临江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青石板见证岁月变迁,镌刻着民生期盼的砖瓦映射发展愿景。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一场“旧貌”与“新颜”的对话悄然上演——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用“精治理”的暖心举措焕新老旧小区面貌,临江镇在保留城市肌理的同时,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与治理效能,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城镇的每一处角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文明创建最生动的注脚。 巷陌焕新:疏通城市“毛细血管”。临江镇聚焦巷道排水困难、路面坑洼、雨污未分流等问题,常态化推进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及清淤项目。结合巷道地形地貌、排水设施现状和居民需求,实施旧路面破除、裸墙粉刷、雨洪管道铺设、青石板路铺设等工程,着力解决排水难题,让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项目自2021年起自东向西片区推进,累计完成青石板铺设14100平方米、墙面粉刷6210平方米,完善道路雨污系统2960米。 旧区蝶变:托起“家门口”的幸福。老旧小区改造是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临江镇坚持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多领域融合,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力打造方便、舒适、美观的宜居家园。以建设年份为划分依据,分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开展路面整修、墙体粉刷、增设消防安全设施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全镇68个老旧小区中,截至目前已有60个改造完成,其余8个也已完成初步设计,改造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古厝新生:除险安居筑牢“安全线”。为解决临江镇老城区危旧房屋的安全问题,临江镇主动靠前,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坚持“原址、原规模、原风貌”的保护前提,形成了“一套方案+一个团队+一个专班”的危旧房屋除险加固“微服务”方式,帮助居民提升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共对268栋危旧房屋进行除险加固,财政投入资金约155万元,带动居民投入资金约1590万元,实现小资金撬动大民生。 方寸筑景:方寸之间勾勒“微幸福”。从“边角地”到“幸福园”,临江镇口袋公园项目巧妙利用城市的微小空间,根据场地特性,分别打造以产业文化、社区文化、年代记忆、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口袋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居民的日常风景。项目总投资152万元,目前已建成镇中社区“憩园”、天山社区“时光园”“和太园”共3处口袋公园。 文化铸魂: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临江镇以文化铸魂、以榜样聚力、以新风塑形,书写着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篇章。立足本土特色,将理论武装、文化惠民与文明培育深度融合,构建起“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以规塑形”的基层治理新范式。 以文化铸魂,以活动润心。临江镇坚持以文化铸魂、以文化人,多维度深化理论武装与文化浸润工作质效。依托“临江宣讲吧”“红土初心讲堂”、乡村文化会客厅等特色平台,深挖红色基因与客家文化资源,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阐释、新思想宣讲、红色故事会等主题活动。自2021年以来,累计举办宣讲活动80余场次,覆盖党员群众超7000余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域阵地作用,紧扣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及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300余场“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过佳节”系列活动。将十番音乐、舞龙、舞狮、灯谜、木偶戏等非遗民俗融入节庆场景,惠及群众40000余人次,以沉浸式体验滋养群众精神世界。此外,依托瓦子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书画之乡”独特魅力。在春节期间开展书法家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并在孔庙、郎官第、紫云斋等文化场所,常态化举办书画展览、讲座、交流等活动,以书画艺术陶冶情操、怡情养性,持续擦亮地方文化名片。 以榜样立标,以典型凝心。临江镇以“选树榜样、凝聚力量”为抓手,构建常态化典型选树机制,持续深化“身边好人”“五好女性”“文明小区”等先进典型挖掘培育工程,以榜样力量带动乡风文明提质升级。2021年以来,该镇累计挖掘各类先进典型10余人次,其中获评省级“五好家庭”1户、省级“绿色家庭”1户、市级“文明家庭”1户,县级“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各1户,“好婆婆”“好媳妇”2名,形成了从基层推选到县级表彰的典型培育链条。同时,依托“上杭临江”微信公众号开设“学习身边榜样”专题专栏,通过新媒体矩阵展播先进人物事迹,以“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模式扩大典型影响力,推动形成“选树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让向善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群众心田,为文明村镇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道德力量。 以破俗树标,以新风聚力。临江镇以深化移风易俗为抓手,系统推进文明新风培育工程,通过多元化宣传倡导与常态化实践引导,推动形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2021年以来,该镇深耕移风易俗攻坚行动,联合共建单位举办“道德讲堂”16场次,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推动主流价值浸润人心;紧扣清明、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节点,开展孝老爱亲文明祭扫、抵制高价彩礼、垃圾分类、勤俭节约、倡导文明婚俗等主题宣传活动230余场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5.2万余份,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传播格局,推动文明新风从“入眼入耳”向“入脑入心”深度转化。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垃圾分类等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百姓生活,为文明临江建设厚植道德根基。 共建共享:让文明实践触手可及 临江镇以文明创建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勾勒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图景。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将文明创建的“温度”转化为群众可触可感的“幸福度”,绘就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临江画卷。 共建共联更加深入。临江镇深耕城区共建机制三十余载,以制度化、常态化共建模式推动文明创建提质增效,累计成功举办30届城区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明创建协同网络。通过与83家共建单位建立常态长效联动机制,聚焦环境整治、护河行动、垃圾分类、消防宣传等重点领域,累计开展联合创建行动90余次,实现城区12个网格管理全覆盖,惠及居民超3.6万户。如今,共建单位与镇域群众形成文明创建“共同体”,居民文明素养持续增强,常态化、机制化的共建模式已成为临江镇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的核心引擎。 志愿同行更有温暖。临江镇以党建红引领志愿红,构建“党委统筹、多元联动、精准服务”的文明实践新格局,让志愿暖流持续浸润民生肌理。整合7个社区大党委、83家共建单位、63个小区网格党支部的资源优势,组建政策理论宣讲、乡风文明倡导、平安建设示范、环境整治志愿、暖心帮扶爱心等五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2500余名志愿者如红色毛细血管般穿梭于街巷楼院。通过创新“文明+”融合模式,将志愿服务与精准服务民生、社区治理、综治维稳等工作紧密结合,累计开展反诈宣传、助老送餐、环境整治等实践活动400余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7件,让“志愿红”延伸至社区治理最前沿。如今,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是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实际行动,让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浸润,使“志愿同行”的温暖底色成为临江镇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文明品牌更为响亮。临江镇深化文明品牌建设,创新推出“爱心暖巢”“与爱‘童’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空巢老人、少年儿童等群体1.2万人次,让志愿微光点亮城市文明底色。持续擦亮“大爱龙岩爱满杭川”文明品牌,紧扣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公益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200余场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让文明品牌切实转化为百姓家门口的幸福体验。 站在汀江防洪堤上,千年古城墙与现代化小区交相辉映,书画之乡的墨香混着口袋公园的花香扑面而来。连续三届“全国文明村镇”的背后,是临江镇用“绣花功夫”绣出的民生画卷,是用文化根系扎下的文明根基,更是用共建合力筑起的精神高地。当文明不再是橱窗里的标语,而是居民脚下的青石板、邻里间的会心一笑,这座城市便真正读懂了文明的终极答案——以人为本,以心筑城。 |